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渗透各行各业的今天,河南大学软件学院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与产教融合的创新模式,推出了一款名为“智研助手”的综合性AI应用平台。该平台不仅服务于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,还延伸至文化遗产保护、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,成为连接技术探索与社会需求的桥梁。
核心功能与特色:多场景覆盖的AI工具箱
“智研助手”以模块化设计为核心,整合了学院多项科研成果:
1. 古文字智能识别系统:基于深度学习技术,可对徽州文书等古籍中的古汉字进行高精度提取与修复,解决数据匮乏、识别误差等难题,为文化遗产数字化提供技术支持。
2. 垂直领域大模型服务:针对公安、医疗、文旅等行业开发定制化模型,例如与开封市公安局联合研发的“技侦AI模型”已在实际办案中应用,并获省级奖项。
3. 教学与科研辅助工具:内置交互式人工智能平台,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案生成,同时为教师提供科研数据分析、代码优化建议等功能,提升教学与科研效率。
4. 开源生态支持:适配OpenHarmony操作系统,兼容多种开发框架,降低开发者接入门槛,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。
下载与使用指南:三步快速上手
适用平台:iOS、Android、HarmonyOS及Windows系统,覆盖主流设备。
下载流程:
1. 官方渠道:访问河南大学软件学院官网“科研服务”板块,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。
2. 应用商店:在华为应用市场、苹果App Store搜索“智研助手”,点击安装。
3. 企业定制版:与学院合作的企业用户可通过专属链接获取行业适配版本。
注册与登录:
核心功能操作示例(以古文字识别为例):
1. 点击“图像处理”模块,上传徽州文书扫描件;
2. 选择“二值化修复”或“文字定位”模式,系统自动标注并生成可编辑文本;
3. 导出结果至本地或同步至云端研究数据库,支持多语言翻译及历史比对。
安全与隐私:技术底座的双重保障
1. 数据加密机制:采用国密算法对用户上传内容进行端到端加密,确保敏感信息(如公安案件数据)仅在授权环境中处理。
2. 权限分级管理:个人用户可自主控制数据共享范围,企业用户通过私有化部署实现数据本地化存储,符合《数据安全法》要求。
3. 开源代码审计:核心模块代码已通过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的安全检测,漏洞修复响应时间小于24小时。
用户反馈与行业影响
未来展望:从工具到生态的升级路径
1. 技术深化:计划集成多模态学习能力,支持语音、图像、文本的跨模态联合分析,进一步提升复杂场景适应性。
2. 生态扩展:依托CCF协同计算专委等学术资源,构建开发者社区,推动产学研成果共享。
3. 教育融合:将平台功能嵌入本科及研究生课程设计,例如“AI+软件工程”实践项目,培养复合型人才。
河南大学软件学院通过“智研助手”展现了人工智能驱动下软件工程创新的多维价值——不仅是技术工具的开发,更是教育模式、产业协同与社会服务的系统性革新。这一实践为高校如何打通“实验室-产业-市场”链条提供了鲜活样本,也为未来智能社会的构建贡献了高校智慧。